媒体东大

【凤凰网】东大装配式建筑创新技术发布 推动现代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布者:翟梦杰发布时间:2018-04-15浏览次数:1632

4月14日,“东南大学装配式建筑创新技术及成果发布会”在南京举行,东南大学土木、建筑、材料等学科方向的11位专家教授团队,将其多年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技术进行了发布,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发布会由东南大学•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发起,联合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江苏省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共同举办。

共吸引了来自全国9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2所高校、28个相关政府管理部门、130家企业,逾500人参会。高校、政府、企业代表深入了解该项土建学科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今天的发布会有这样几个初衷。首先,发展建筑工业化,尤其是当下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国家战略,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通过高校技术与成果的发布,可以推动产业朝着特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发布会是在南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创新名城’背景下的进行的,对于推动‘两落地一融合’的战略具有较大的意义;再有,举行发布会也是东南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校内协同、校企协同,最大程度实现政产学研创新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从而推动工业化建筑的发展。”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说。

作为东南大学工业化建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吴刚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筑工业化相关研究和推动,于2012年发起成立了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并作为“中心”负责人推动了“南京江宁•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的建设,同时更牵头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为建筑产业走向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希望校企协作,聚焦能够产业化的各项技术,并通过发挥位于江宁高新区的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研发载体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吴刚说,“同时,借助本次发布会的契机,推动东南大学与一流企业的合作,今后在智慧建造、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领域协同研发。”

会上,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张华对“中心”的科研服务功能情况进行了介绍。据悉,“中心”秉持“专业、开放、协作、共享”的服务原则,在“产业咨询、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六大板块为政府部门、建筑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及科技服务。此外,他还宣布,位于江宁高新区的“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展示馆”正式面向全行业征集优秀产品和成果。

随后,11位教授团队依次进行了最新研究技术及成果的发布和讲解。

郭正兴教授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新结构新节点新产品”主题,发布了“新型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局部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大跨预制预应力填芯双向叠合板”等一系列成套体系和产品,介绍了东南大学将与加拿大木业开展的“砼木混合新体系”联合研究;

张宏教授团队围绕“新型低碳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建造成套技术”主题,重点讲述了“新型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系统”“低能耗多功能装配式轻型房屋”以及“装配式建筑信息监管平台”;

刘加平教授团队围绕“混凝土低碳生产与连接新技术”主题,将“预制混凝土蒸养超早强新技术”“节点连接新材料制备技术”等内容做了阐述;

王春林副教授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消能减震新技术”,介绍了“低成本、高性能软钢耗能棒”“高效、易修复全钢屈曲约束支撑”两项产品技术;

冯健教授团队围绕“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研究与应用”主题,对“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集中约束搭接连接”“差别化使用高性能材料的预制混凝土框架体系”中的相关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做了详尽的讲述;

张亚梅教授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检测技术”的主题,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套筒饱和度检测仪”“套筒灌浆强度现场检测仪”“装配式建筑节点缺陷检测用埋入式超声传感器”等成果;

吴刚教授团队围绕“无支撑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主题,重点对“无支撑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设计施工技术”“大直径高强钢筋预制串烧柱及其高效连接技术”等做了技术发布;

潘金龙教授团队围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性能提升技术”主题,对配套的“新型灌浆套筒”“新型连接节点”“轻钢龙骨复合外挂墙板”等做了发布;

陈忠范教授团队围绕“高强度高热阻泡沫混凝土材料开发及其应用”主题,将其研发的“高强保温泡沫混凝土材料”“装配整体式秸秆板轻钢高强发泡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轻质高强发泡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动房体系”“预制高强发泡混凝土填充墙”等产品及技术做了详尽介绍;

吴京教授及团队围绕“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主要对应用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可更换耗能连接组件”的创新研究进行讲解;

李启明教授团队围绕“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创新研究与应用”主题,将团队多年在“智慧城市及可持续发展”“PPP与工程项目投融资”“BIM技术与大数据在工程领域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与参会代表做了分享,并重点介绍了已具备的“基于Web-BIM的协同工作平台”。

建筑业一直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建筑产业现代化事关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均列入了住建部的重点工作。

江苏省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在新建建筑中加快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的通知》《江苏省“十三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协作,东南大学作为全国工业化建筑研究领域的最早践行者之一,研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海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早在上世纪末,吕志涛院士敏锐地捕捉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陆续引入世构体系、润泰预制结构体系,历经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应用,完成了我国首部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成果支撑了全国多座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应用面积超过500万平米;第二是构建平台、协同创新:2012年11月,东南大学联合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建总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国内首个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入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土木学院获批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016年获批江苏省工业化建筑与桥梁工程实验室;第三是自2017年开始,以东南大学与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共同建设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载体,第一期4200平方米,包括1200平米的办公研发区域,3000平米的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展示馆。

据悉,当天活动中,中国建筑、中民筑友科技集团、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上海研砼治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与相关教授团队达成了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意向,深化了实际意义。(邬楠)



2018-4-15 【凤凰网


关闭